在“懶人經濟”與“早餐剛需”的雙重驅動下,包子行業正以燎原之勢席卷餐飲市場。據行業數據顯示,2024年中國包點市場規模已突破700億元,并以年均10%的增速向千億級賽道邁進。這一傳統美食賽道,因標準化生產、場景化消費與健康化創新的深度融合,成為創業者眼中的“掘金熱土”。無論是老字號煥新,還是新銳品牌崛起,包子行業正以“小包點,大生意”的姿態,為投資者鋪就財富積累的黃金機遇。
2025年,包點賽道競爭格局更趨多元,頭部品牌通過供應鏈優化、產品迭代與全時段場景覆蓋,構建起差異化的加盟生態。以下為2025年備受關注的包子加盟新勢力TOP10,助您精準鎖定創業風口。
成立于2003年的巴比(Babi),總部位于上海,是中國包點行業首家上市公司。品牌以“工業化生產+全渠道銷售”模式奠定行業龍頭地位,依托覆蓋全國的中央廚房體系,實現包子、饅頭、粥品等近百種產品的標準化輸出。通過“連鎖門店+團餐供應+電商零售”多維布局,巴比構建起從生產到終端的完整產業鏈,2025年門店規模已超3000家,并加速向三四線城市下沉,為加盟商提供數字化運營系統與成熟供應鏈支持,顯著降低創業風險。
產品特點
招牌產品“巴比鮮肉包”以高性價比和穩定品質著稱,精選豬前腿肉搭配秘制調料,湯汁飽滿、口感鮮嫩,成為社區早餐的流量擔當。此外,品牌持續推出季節限定產品(如黑松露菌菇包、藤椒雞肉包),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。
門店分布
巴比門店網絡覆蓋全國30余個省市,重點布局長三角、珠三角及中西部省會城市,社區店占比超70%。通過“一城一策”的選址策略,精準匹配高密度人流區域,單店日均客流量可達500人次以上。

2014年創立于深圳的三津湯包,憑借“半湯包”技術革新快速崛起。品牌以鮮汁鎖味工藝攻克傳統湯包易溢汁痛點,通過透明化廚房展示“現做現蒸”流程,日均服務超百萬人次。2025年門店突破4300家,成為華南地區早餐市場的現象級品牌。
產品特點
獨創“鮮蝦半湯包”以整顆鮮蝦入餡,搭配特調骨湯凍,實現“一口爆汁”的極致體驗;“梅菜扣肉包”采用古法腌制梅干菜,還原客家傳統風味。產品單價集中在3-8元區間,復購率高達45%。
門店分布
深耕廣東、福建等華南市場,社區店與商圈店比例達6:4,依托地鐵口、寫字樓等高流量點位實現快速盈利,單店日均營業額穩定在8000元以上。

2010年發源于浙江的早陽肉包,以“安心早餐”理念整合長三角區域資源,形成規模化連鎖網絡。品牌在安徽、廣東等地建成四大中央工廠,引入自動化生產線,通過11項原料檢測體系確保食品安全,全國門店超3000家。
產品特點
“爆汁鮮肉包”采用冷鮮肉鎖鮮技術,肉餡汁水豐盈;“酸豆角包”選用湖南老壇發酵豆角,酸辣開胃。產品單價2.5-5元,主打高性價比,成為上班族早餐剛需。
門店分布
聚焦社區場景,在杭州、蘇州等城市實現“500米一店”的高密度布局,早餐時段占比超80%營業額,部分門店增設午市簡餐延長經營時段。

品牌介紹
從南京街邊攤起家的和善園,2005年轉型為綜合型餐飲企業,以“中央工廠預制餡料+門店手工包制”模式平衡效率與口感。品牌自建400畝蔬菜基地與冷鏈物流體系,2025年門店突破千家。
產品特點
明星產品“梅干菜肉包”選用紹興梅干菜,經三蒸三曬工藝制成,復購率超60%;“薺菜包”采用當季新鮮野菜,主打健康概念。單店毛利空間達65%,技術門檻低。
門店分布
重點布局長三角與華中地區,社區店占比90%,依托菜市場、學校周邊點位實現高粘性客群覆蓋,二三線城市加盟店回報周期約10個月。

創立于1948年的慶豐包子鋪,是北京餐飲文化的活化石,隸屬華天飲食集團。作為中華老字號,品牌以“包子+炒肝”經典組合奠定北方市場霸主地位,2023年完成供應鏈全流程數字化升級,實現從原料采購到終端配送的全程可追溯。依托集團資源優勢,慶豐構建起“中央廚房+衛星廚房”的雙層供應體系,2025年全國門店突破550家,其中80%集中于京津冀地區,單店平均面積120平方米,主打文化體驗型消費場景。
產品特點
經典爆款:豬肉大蔥包采用河北黑豬肉與章丘大蔥,面皮經三次醒發工藝,口感松軟有嚼勁;
創新業態:推出“自助小火鍋包子宴”,將包子與涮肉、時蔬結合,客單價提升至60-80元,吸引年輕家庭客群;
文化賦能:限量版“故宮聯名福氣包”以宮廷點心為靈感,年銷量超百萬個,成為旅游伴手禮熱門選擇。
門店分布
聚焦北方核心城市,北京門店占比65%,重點布局王府井、南鑼鼓巷等旅游商圈及高鐵站、機場交通樞紐,旅游旺季單店日營業額峰值可達3萬元。加盟店要求面積80平方米以上,主打“老字號+新體驗”模式,投資回報周期約18個月。

2002年誕生于紹興的老臺門湯包,以“江南灌湯包非遺技藝”為核心競爭力,通過“直營樹標桿+合作擴規模”策略快速崛起。品牌聯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研發低脂健康餡料,2025年全國合作門店超5800家,其中二三線城市占比78%,成為下沉市場滲透率最高的湯包品牌。
產品特點
技術突破:“低脂灌湯包”采用魔芋膠替代傳統皮凍,熱量降低40%,湯汁清鮮不膩;
產品矩陣:除經典款外,推出“五彩蔬果包”(菠菜汁、紫薯汁染色面皮)等高顏值產品,吸引女性消費者;
場景延伸:搭配春卷、酒釀圓子等30余種江南小吃,午市套餐占比營業額35%。
門店分布
采取“一城多店”密集打法,在紹興、嘉興等地實現“每3公里一店”。主力店型為40-60平方米檔口店,布局社區菜市場、商業街入口,日均客流量300人次,客單價15-20元,加盟商首年盈利率達70%。

1994年創立于上海的小楊生煎,以“現點現煎”模式重新定義生煎品類標準化。品牌通過“單品爆款+場景創新”策略,將生煎從早餐拓展至全天候消費,2025年門店突破400家,覆蓋全國28個城市,購物中心店占比60%,成為新式包點業態的標桿品牌。
產品特點
極致體驗:采用定制銅鍋恒溫煎制,每鍋出品時間精確至8分鐘,底部酥脆度達“黃金焦圈”標準;
網紅基因:小龍蝦生煎單只含3顆完整蝦仁,藤椒魚生煎選用鮮活黑魚片,年銷量超2000萬只;
增值服務:推出“生煎DIY體驗課”,吸引親子客群,衍生品收入占比門店營業額12%。
門店分布
核心布局一線及新一線城市,上海環球港、北京朝陽大悅城等頂級商圈設旗艦店,客單價50元左右,晚餐時段營業額占比45%。加盟店需配備3-4臺智能煎制設備,總部提供“小紅書+抖音”雙平臺流量扶持政策。

1995年始于長春的沈老頭包子,憑借“東北手工包點”的差異化定位,在北方市場構建起千店規模。品牌自建3000畝蔬菜種植基地與萬噸級冷庫,實現“從田間到餐桌”72小時極速鎖鮮,2025年推出“明檔廚房+透明供應鏈”可視化系統,加盟店復購率提升至55%。
產品特點
地域特色:酸菜豬肉包采用長白山古法發酵酸菜,酸度值穩定在PH3.5-4.0;
現包革命:門店設置開放式操作臺,消費者可觀看揉面、剁餡、包制全過程,單店日均現包量超2000個;
社群運營:通過企業微信沉淀50萬會員,定期推送“包子+小米粥”折扣套餐,核銷率達38%。
門店分布
深耕東北三省,沈陽、哈爾濱等地實現“一區一店”,單店投資20萬元起,8個月即可回本。近年向華北拓展,在天津開設20家“包子+羊湯”組合店,冬季日均營業額提升40%。

2018年創立于山東的包子客,首創“牛肉湯包+牛骨清湯”全時段餐飲模式。品牌聯合齊魯工業大學研發-18℃急凍鎖鮮技術,實現餡料全國統一配送,2025年華北地區門店突破600家,成為夜間消費場景占比最高的包子品牌(夜宵時段營業額占35%)。
產品特點
湯包革新:牛肉湯包內嵌牛骨膠原凍,蒸制后化作醇厚高湯,單只湯汁量達15ml;
場景套餐:推出“早餐快取包”(2包子+1豆漿=9.9元)、“夜宵暢享組”(6包子+1湯=29.9元);
數字化工具:配備智能蒸柜自動計時,出餐效率提升至45秒/單,外賣占比達60%。
門店分布
聚焦山東、河北等省份,24小時營業店占比30%,多布局大學城、夜市周邊,單店日均翻臺率6.2次。加盟商可使用總部開發的“AI選址系統”,精準測算社區夜間人流量。
2012年發源于廣州的蒸旺,以“創意新派包點”打破南北口味壁壘。品牌依托珠三角食品加工產業集群,構建“研發-生產-配送”12小時極速供應鏈,2025年門店達850家,成為Z世代消費占比最高的包子品牌(18-25歲客群占58%)。
產品特點
顏值經濟:流沙紫薯包采用漸變紫色面皮,內餡含咸蛋黃流心與紫薯泥,小紅書相關筆記超10萬篇;
健康主張:黑松露菌菇包獲得低GI認證,每100g熱量僅126大卡;
新零售布局:速凍包點進駐盒馬、山姆等渠道,零售業務貢獻30%營收。
門店分布
重點布局廣深都市圈,寫字樓店占比65%,推出“白領輕食套餐”(1包子+1沙拉=25元)。加盟商可共享品牌與喜茶、奈雪等品牌的聯名資源,單店月均外賣訂單超4000單。

未來,包子行業將朝著“健康化餡料”“智能化生產”與“全場景消費”方向持續進化。加盟商需重點關注品牌的供應鏈韌性、產品迭代能力與數字化管理水平。建議投資者結合區域消費偏好(如北方重口味、南方喜鮮甜),選擇匹配度高的品牌,并充分利用總部提供的選址評估與營銷培訓資源,搶占區域市場空白點。千億包子賽道,正待更多創業者入局分羹!
相關閱讀 包子加盟排行榜
餐飲加盟排行榜加盟店:消費群體廣泛受青睞的考量
廣告
關注餐聞公眾號 獲取更多餐飲加盟商機